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首页> 政策法规> 政策解读 > 正文

研学 | 研学旅行政策发展历程

2022-07-07 0


9a786b9945cee1e15552268b77aa2407.jpg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13年政策首次提出

58f2043fe18b377f9964e1c321158363.jpg

2013年2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纲要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

此前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尝试把研学旅行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来开展。

2014年4月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

2014年4月19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势与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主题演讲。

在会上,他首先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研学要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确定主题,以课程为目标,以动手做、做中学的形式,共同体验,分组活动,相互研讨,书写研学日志,形成研学总结报告。

2014年8月纳入中小学日常教育范畴

19612b6659a084584a7a54874dce7b56.jpg

2014年8月21日《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明确了“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

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按照教育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研学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研学为主的研学旅行体系。

2017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7555f41062b4f308cd28c4cf71cb7929.jpg

2017年9月25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包括研学旅行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井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025d068b117dbc867f75410b82bae373.jpg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2020年7月,研学旅行新业态新模式

许多景区、研学基地引进智能机器人提供无接触式服务,保障了防疫安全,更是为旅游和研学提供了不一样的体验。

疫情期间,红星智能机器人在河北邢台抗大陈列馆、江西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河南单拐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广西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等研学基地,通过智能化交互方式组织知识擂台赛、发放电子毕业证或纪念章、让每位游客在自己的微信群中分享良好成绩的快乐,彻底改变了目前纪念场馆到此一游“什么也没有留下、什么也没有带走”的遗憾,为这些场馆展开智慧研学、智慧党群活动提供了更好的智能化体验。

免责声明:图文来自于网络,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搜索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